AI泡沫真的来了?一位金融老司机的冷思考
开场白:我不是在泼冷水,是在算账
最近朋友圈里,AI热得像夏天的烧烤摊,每隔两天就有人转发"这个AI又融了几十亿"、“那个模型又突破了什么极限”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混了十几年的老司机,看着这满屏的狂欢,我忍不住想说句心里话:
兄弟们,咱们该冷静冷静了。
这不是在唱衰AI,也不是说AI没前途。就像2000年的时候,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世界,但这不妨碍那时候有个巨大的互联网泡沫把很多人套得死死的。
今天咱们就来聊聊,这次AI热潮,是不是又到了该踩刹车的时候。
AI确实牛,但牛到什么程度?
先说清楚,我对AI不是一棒子打死的那种人。说实话,ChatGPT确实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,自动驾驶虽然还没完全搞定,但确实在进步,翻译、文档整理这些活儿,AI干得比实习生还靠谱。
AI能自动化很多白领工作,这个我信。能加速科学研究,这个我也信。但是那些动不动就说"AGI马上来了"、“人类要被超越了"的,我觉得可能是科幻片看多了。
就像你家楼下的老王,做包子确实做得不错,但你不能因此就说他明天能开满全国的连锁店吧?技术发展是有规律的,不是想象力有多大,现实就能跟多远。
电力问题:AI的"阿喀琉斯之踵”
这里要说个大多数人没注意到的事儿:电力。
你以为AI就是写写代码、聊聊天?错了,AI训练和运行,那是真正的"电老虎"。一个大型AI数据中心的耗电量,能顶得上一个小城市。
问题来了,美国的电网本来就不算太富裕,现在突然要支撑这么多AI数据中心,这就像原本只能坐4个人的小车,突然要塞进8个人,你说能不出问题吗?
我前段时间看到个新闻,某个云计算公司想建新的数据中心,结果电力公司直接说:“兄弟,我们这儿没那么多电给你用。“这就尴尬了,再牛的AI,没电也是一堆废铁。
这就像房地产热潮时期,土地供应跟不上,最后怎么着?泡沫破了呗。
钱的流向:这次和2000年有啥不同?
作为金融圈的人,我最关心的还是钱的问题。
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,主要是股权投资过热,银行借的钱不多,所以虽然股市崩了,但金融系统没崩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不一样了,银行放了太多杠杆,最后差点把整个金融体系拖下水。
现在的AI热潮更像哪个?
目前看来,AI公司主要还是靠股权融资,银行和保险公司虽然也有参与,但没有像2008年那样"ALL IN”。这算是个好消息。
但问题是,如果AI泡沫真的破了,那些投了重金的银行和保险公司,能不能扛得住?现在还说不准。
监管在哪里?政府在干啥?
这里就要说个更现实的问题了:监管。
理论上说,政府应该早点介入,防止泡沫越吹越大。但现实是什么?现在的政府可能连AI是啥都没完全搞明白,你指望他们制定什么有效的监管政策?
更何况,AI现在是"经济增长的发动机”,哪个政治家敢跳出来说"我们要给AI泼冷水"?那不是自找麻烦吗?
就像2006年的时候,有几个政客敢说房地产过热需要降温的?大家都怕得罪选民,都怕被扣上"阻碍经济发展"的帽子。
我们该怎么办?
说了这么多问题,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?
第一,保持清醒。 AI确实有前途,但不要被各种炒作冲昏头脑。投资要谨慎,不要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一个概念上。
第二,关注基础设施。 电力、网络、数据中心这些基础设施能不能跟上AI发展的需求,这比什么"AGI何时到来"更实际。
第三,准备好过冬。 如果AI泡沫真的破了,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、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公司会活下来,那些只会炒概念的会消失。这是技术发展的自然规律。
最后的话
我不是在唱衰AI,也不是在阻止大家拥抱新技术。我只是觉得,作为普通人,我们需要在狂欢中保持一点冷静,在热情中保留一点理性。
技术确实在改变世界,但改变世界的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。1999年的时候,所有人都说互联网要改变一切,他们说对了,但那些在2000年股灾中血本无归的人,大概不会觉得"改变世界"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AI会改变世界吗?大概率会。这个过程会一帆风顺吗?历史告诉我们,大概率不会。
所以,拥抱变化,但别忘了系好安全带。
关注梦兽编程微信公众号,获取更多理性的技术思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