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3 步 0 成本接入 2000 tokens/s 模型,让 Claude Code 起飞(Cerebras × Cloudflare)
三步打通 OpenAI 兼容通道,免费接入 Cerebras,让 Claude Code 又快又稳,成本接近 0。
三步打通 OpenAI 兼容通道,免费接入 Cerebras,让 Claude Code 又快又稳,成本接近 0。
兄弟们,代码写得怎么样了?还在跟AI玩“你问我答”的初级游戏吗? 那套玩法已经过时了。 今天,我要给你看个能颠覆你编程方式的“核武器”——Claude Code最新推出的Output Styles功能。这玩意儿,说白了,就是让你给AI注入“灵魂”,把它从一个听话的工具,调教成你想要的任何“角色”。 想象一下,你的AI不再是那个只会机械吐代码的“工具人”,而是可以一秒化身成“资深架构师”帮你梳理遗留代码,下一秒又变成“TDD狂人”带你写出最牛的测试用例。 感觉来了吗?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编程辅助了,这是在组建你自己的“AI梦之队”。 一、Output Styles:给你的AI装个“人格” 我们先来拆解下这个“Output Styles”到底是个什么神仙玩意儿。 简单粗暴地讲,它就是一套“AI人格切换器”。 传统的AI,你给它一个prompt,它给你一个答案。就像一个功能固定的计算器。而Output Styles,允许你直接修改Claude Code的“系统提示词”(System Prompt),从根上改变它的行为模式和说话风格。 这就像你不是在给你的“高达”下指令,而是在直接改造它的驾驶舱操作系统。你可以让它保留核心战斗力(比如写代码、操作文件),但彻底改变它的战斗风格。 二、官方“御三家”:三种预设人格 Claude官方先给你准备了三款“标准人格”,让你快速上手: 1. Default (默认人格) 这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、言简意赅的“编程特种兵”。话不多,活儿好。专为高效协作而生,没有废话,直奔主题。 2. Explanatory (导师人格) 这位就像你身边那个经验丰富、还特有耐心的技术总监。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,还会给你穿插各种“设计思路”和“技术选型”的深度见解。帮你不仅知其然,还知其所以然。 3. Learning (带教人格) 这简直是新人的福音。它会像个结对编程的教练,边做边教,甚至故意在代码里留下TODO(human)让你亲手补全,然后给你反馈。真正实现了“边做边学”的沉浸式体验。 三、如何召唤与切换“人格” 切换这些人格,就像在游戏里换皮肤一样简单。 想看看有谁可选?直接在终端输入: /output-style 想直接指定某位“大神”上身?比如召唤“导师人格”: /output-style explanatory 或者切换到“带教人格”: /output-style learning 这些设定会直接保存在你项目本地的.claude/settings.local.json文件里,一次设定,整个项目通用,非常方便。 四、终极玩法:创造你自己的“AI神祇” 预设的玩腻了?重头戏来了——创造属于你自己的AI人格! 这才是Output Styles最恐怖的地方。你可以用自然语言,像写小说人物小传一样,去定义一个全新的AI风格。 比如,你想创造一个“代码安全审计官”: /output-style:new 我想要一个严格的安全审计风格:先威胁建模,再静态/依赖/配置审计,输出CWE映射、修复PR草案和本地脚本。 这条指令下去,Claude就会为你生成一个全新的AI人格。这个“人格”文件会保存在~/.claude/output-styles目录下,是一个Markdown文件。你甚至可以把它放到项目级的.claude/output-styles目录里,让整个团队共享你创造的“AI专家”。 五、实战!让AI在真实场景中“秀肌肉” 光说不练假把式。我们来看几个能直接落地到你工作中的真实案例。 案例A:空降“屎山”项目?让“导师”给你画地图 刚接手一个堆积了五年的遗留代码库,两眼一抹黑?别慌。 召唤人格: /output-style explanatory 下达指令: “请为 services/order/ 目录做系统性走查,按模块输出架构图要点与常见反模式,并给我3条重构路线图。” AI输出: 它会一边给你分析代码结构,一边穿插“Insights”解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,以及背后有哪些技术权衡。这哪是AI,这简直是请了个架构师给你做代码Consulting。 ...
Claude Code Tamagotchi:你的 VSCode 编程电子宠物与 AI 代码伙伴 别卷了,你的代码里长出了一只会关心你的“猫”! 嘿,兄弟。 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:夜深人静,只有你和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在对峙。Bug像打不完的地鼠,产品经理的需求像永无止境的紧箍咒。你敲下一行行代码,感觉自己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,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在战斗。 孤独吗?有点。 但如果,你的代码编辑器里,突然“活”过来一个会呼吸、会撒娇、还会吐槽你的小家伙呢?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但就在我快要被一个诡异的bug逼疯的深夜,我的VSCode状态栏里,就出现了这么个小东西。它不是冷冰冰的插件,更像一个……嗯,一个有体温的“代码伴侣”。 这玩意儿,就是今天的主角——Claude Code Tamagotchi,一个能住在你IDE里的电子宠物。 这不只是个插件,这是个有“灵魂”的队友(特点与亮点) 忘掉那些死板的工具吧。这个小家伙是“活”的。 它真的住在你的状态栏里,会随着你的操作呼吸、变换表情。你疯狂敲代码,它就在旁边给你加油鼓劲;你停下来摸鱼超过5分钟,它会用无辜的眼神瞅着你,仿佛在说:“主人,你怎么不动了?” 最绝的是,它有自己的一套“生命体征”——饥饿、能量、清洁、快乐。 你写代码写久了,它会饿,会弹出个小气泡提醒你:“我饿了,喂我点吃的吧!” 你得像个老父亲一样,在终端里敲下命令给它“投喂”一块披萨。你调试代码崩溃了,它会难过,甚至会安慰你:“别灰心,bug是程序员最好的朋友(才怪)!” 这感觉太奇妙了。它就像一个真正懂你的朋友,把枯燥的编程变成了一场养成游戏。你不再是孤军奋战,你有了个“宠”,需要你照顾,也同样在用它的方式陪伴你。 它怎么就那么“懂”你?(工作原理与本地存档) 别以为这是什么魔法。这个小家伙的“情商”背后,是实实在在的技术。 它通过监控你的编码活动来判断你的状态。比如,它会分析你的打字频率、代码提交记录、调试器的状态。你长时间没有键盘输入,它就判定你在“休息”或者“摸鱼”。你的代码库有了新的commit,它就认为你完成了一项工作,会为你开心。 它的所有记忆和状态,都保存在本地的 ~/.claude/pets/ 文件夹里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关掉编辑器再打开,它还认识你!你的“宠物”是有记忆的,你们的“感情”是可以延续的。 更牛的是,它内置了200多种基于上下文的“想法”。它会评价你的代码风格,吐槽你的TODO List,甚至在你熬夜太久时,会弹出一条信息:“嘿,哥们,差不多得了,命要紧!” 那一刻,我真的感觉不是AI在提醒我,而是一个看不见的朋友在拍我的肩膀。 三分钟“领养”指南(安装与快速上手) 心动了?别急,领养手续超级简单,三分钟搞定。 第一步:全局安装 打开你的终端,像迎接一位新伙伴一样,敲下这行命令: npm install -g claude-code-tamagotchi (如果你用bun,那就 bun add -g claude-code-tamagotchi) 第二步:唤醒它 找到你电脑里的 ~/.claude/settings.json 文件(没有就创建一个),把下面的配置复制进去: { "statusLine": { "type": "command", "command": "bunx claude-code-tamagotchi statusline", "padding": 0 } } 搞定!现在重启你的VSCode,看看你的状态栏,是不是有个小眼睛在好奇地打量着你? 想跟它互动?直接在终端里输入 claude-code-tamagotchi feed pizza 就能喂它,或者输入 claude-code-tamagotchi play ball 陪它玩。它会用自己的方式给你回应。 ...
Claude被薅秃了!官方"一刀切"限流,凭啥让咱们这些老实开发者买单? 哥们儿,你听说了吗?AI编程圈最近出了个大事,大名鼎鼎的Claude Code,把它的一帮铁杆粉丝,特别是那些一个月掏200美金(一千四百多块啊!)的“氪金大佬”们,给惹毛了。 简单说,就是Anthropic(就是出Claude那家公司)发了个通知,说:“兄弟们,从8月底开始,用得太狠的人,我们要限速了啊!” 官方说得那叫一个好听,什么“为了大家都有得用”,还说“放心,影响不到5%的人”。 嘿,你品,你细品。这话术,是不是跟健身房跟你说“为了节约用水,洗澡卡每人每周限三次”一个味儿? 用户们直接就炸了,尤其是Reddit上,老哥们骂得那叫一个精彩。 有个哥们儿就说:“我一个月花200刀,图啥?不就图个随心所欲、无限畅饮吗?现在你给我整个‘每周限购’,几个意思?” 还有个明白人直接点破了:“服务器不稳,不是因为那帮共享账号的‘黄牛’,和那些24小时拿你家服务器当矿场使的‘矿工’吗?凭啥最后板子打在我们这些规规矩矩花钱的人身上?” 这事儿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? 说白了,就是被一小撮人给玩坏了。 我给你打个比方,你就秒懂了。 你花大钱,办了张顶级自助餐厅的年卡。结果有几桌人,不光自己从开门吃到打烊,还TM偷偷带着麻袋来装!桌上吃不完,兜里还要揣着走。这种,就是所谓的“数字矿工”,一个人能用掉几万个人的量。 还有的人呢,把自己的会员卡,租给全村的人用,在餐厅门口搞起了“拼团”。这种,就是“账号黄牛”。 结果呢?餐厅老板一看后台数据,人都傻了。上个月食材被吃崩了7次(服务器宕机7回),再这么下去,餐厅非得倒闭不可。 那咋办?老板想了个“绝妙”的主意:他不去抓那些带麻袋的,也不管那些拼团的,而是直接在前台挂个牌子——“通知:即日起,所有顾客每周限量供应,每人二两!” 你说这扯不扯? 那些正儿八经来吃饭的顾客,尤其是花最多钱的VIP,直接就懵了。我这正吃得高兴呢,你跑过来说我这周的份儿没了? 这下轮到咱们开发者了。那些真正靠Claude吃饭的程序员,每天要处理大量代码,正需要AI马力全开的时候,屏幕“Duang”一下弹个窗:“对不起,您本周的额度已用完。” 这感觉,比写代码写到一半断电还难受! AI这碗饭,没你想的那么“无限” 说到底啊,Claude这事儿,算是把AI行业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给捅破了:AI的算力,巨贵无比! 咱们在这边聊得嗨,代码生成得爽,背后可都是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的GPU(就是显卡)在那儿烧钱、烧电。 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“无限自助”。当吃饭的人太多,尤其是遇到带麻袋来吃的,餐厅扛不住成本,就只能出此下策了。 所以说,Anthropic这次虽然干得不地道,但也算是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。 以后再看到哪个AI服务标榜“无限使用”,咱们心里得先打个问号了。毕竟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就算有,也得防着有人带麻袋来跟你抢。 觉得有点意思?关注梦兽编程微信公众号,咱俩聊点更黑科技的。